合规管理常见的六大错误认识

行业动态     2023-10-20     小巴

认识误区一:责任推卸 一旦出现问题,你不需负任何责任

在遇到合规与业务冲突时,管理层最常说的一句话是:“你提到的风险我们已知晓,但业务仍需继续,问题产生后你无需承担责任。”在这种情况下,合规往往会放水,仿佛已履行了合规的义务,真的是这样吗?


合规是否充分尽责,涉及合规管理边界究竟可及何方,是警示风险还是业务判断。这个表述可能会通俗易懂,在关键的合规风险面前,能够作出独立的业务决策才是合规真正的价值。


另一问题,不负合规责任更无需多言。美国监管的惩罚案例早已揭示,合规不仅要承担民事责任,还要接受行政罚款,严重的违规行为可能导致刑事责任。这将意味着合规人员职业生涯终结,无法再从事相关工作。


认识误区二:合规不只是律师的事

若有人声称合规只涉及律师,由律师负责即可解决,这表明他根本未涉足合规。更准确的说法是:没有律师能够独自应付合规,同样,单靠律师也无法妥善处理合规。


成熟的合规部门当然需要法律专业的律师进行整体规划,还需要熟悉财务、产品和市场营销的专家协助律师深入理解业务架构与核心。在公司内部调查阶段,非法律专业人员的作用甚至比合规律师更为重要。


一位优秀的律师不必然能胜任合规工作。就像首席法务官要求公司律师理解商业一样,合规律师同样需要具备商业理解。如果合规律师不熟悉金融机构的产品或企业商业模式,法律专业反而成为弱点。通晓法律和商业的律师才能够全面担当公司合规工作,因此在许多大型金融机构中,合规官除了律师身份外,还是某个领域的行业专家。


认识误区三:监管是合规最忌惮的

合规最畏惧监管,尤其是监管机构严肃询问合规事宜时,合规人员更是沉默不语。为何如此?因为合规人员明白,若被监管发现合规问题,那必然是故意为之。很多时候,合规人员在监管机构面前必须回避谈论。


西方公司的合规人员对待监管的态度非常微妙,但绝不能称之为“恐惧”。他们更倾向于一种矛盾的情感——既愤怒又珍视。愤怒源自政府监管之严格,特别是政府将法律责任追究到个人层面,这在他们看来前所未有;而珍视则因先进的监管体系迫使企业重视合规工作,合规人员的地位和待遇也因此得到提升。可以说,合规的这种双重情感才更符合正常的政商关系。


认识误区四:合规不是灰色地带的游走

面对日益严格的政府监管和不断涌现的监管新规,许多金融机构高层提出合规应帮助企业寻找灰色地带,从狭窄的空间中谋取利益。有时甚至以此为绩效标准,使合规工作整体偏离轨道。此时,合规更像是业务的一部分,而非独立的监管功能。作为业务智囊,合规是否能为业务成功出谋划策,成为实际考核的指标。


这显然是个危险信号,事实证明,多数在企业灰色地带出谋划策的合规部门最终损害了公司。这种合规不仅没有承担本应负责的角色,还误导企业,让其以为在合法与非法之间徘徊是一种本事。企业经营是长跑,不是短程冲刺。某个时刻的机会可能在全程看来成为负担,此时企业需有勇气放弃。始终坚持正确的行为胜于正确地去行动。


认识误区五:合规要从基层做起

合规部门常强调合规要从基层员工开始,逐步树立企业合规意识,形成全员合规文化。这种观点虽然在业内流行,但实际上难以被证实,因为在实践中无法实现。


合规始终是自上而下的,而非自下而上。如果高层管理层不重视合规,即便基层员工都认识到合规的重要性,也是无济于事。事实上,领导层有意无意地传达出对合规的不重视,可能使积累多年的合规工作付之一炬。上行影响下,基层员工最敏锐地觉察到这些,如果高层对合规缺乏真诚尊重,员工容易察觉,此外,没有人愿意被过度限制和监管。


认识误区六:合规是持续性工作

合规缺乏重视,是因为其地位被低估,被看作是普通职能工作,这是一个严重的误解。合规并非日常任务,而是公司战略的一部分。若要寻找公司内部与企业战略比肩的工作机会,那就是合规,因为它与企业生死存亡息息相关。


一些CEO提出,他们已将合规提升到战略层面。在整个环境对合规漠视的情况下,这些CEO确实值得肯定。然而,合规根本不需要被提升到战略高度,因为它本身就是公司战略。只有如此定位,才能更准确地反映合规的价值。